2020-07-24

防疫戰爭


最近又復工開始車口罩。偷懶了兩個月沒車,哎喲~ 手腳竟然生疏了~

因為現在英國政府規定,去商店要強制戴口罩,不然警察可以取締開罰。所以之前跟我要過口罩的慈善社團跟一些老人,又來問我能不能繼續供應,我才又提起勁做這超無聊又重複的事情。



而且最近又在小鎮社團發生一些事情,整個燃起我不爽的戰鬥魂,哼~ 不知道摸老闆我以前在台灣有多殺,我被惹到就又有鬥志繼續車口罩。過兩天再講。




反正我現在除了正常尺寸口罩之外,有一位老太太義工定期會來跟我拿口罩,然後去發送給小鎮裡的其他老人。英國有個特別的名詞 pensioner 來稱呼這些領政府退休金的老人們。我通常是不讓人挑花色、也只有統一尺寸的,不過為了她,我特別幫她老公車素色低調的口罩、幫她孫女車小尺寸的口罩。(英國青少女的巴掌臉真的很小)



沒關係,我就當作做善事積陰德,老天爺一定會賞我接下來去一個好國家跟一份好工作的! 🙇

----------



我想在台灣的各位應該很難理解跟體會我在英國的防疫生活,全程時序錯亂本末倒置、不知道在幹嘛。前陣子全面封鎖關禁閉失去自由物資短缺的生活大家一定很難想像,好不容易撐到現在竟然又回去宣導戴口罩。如果六個月前英國政府有提高警覺性、不要死鴨子嘴硬說戴口罩無科學證據,今天英國就不會死這麼多人、就不需要關這麼久這麼全面的禁閉、經濟民生就不會蕭條至此、整個國家就不會受到如此重創需要至少三五年才有辦法復甦。

現在解封條件非常複雜,連我都不是搞得很清楚哪一天開始開放什麼...

英國啊,曾經把人類帶入工業社會、發明了人類史上第一支疫苗、也第一個有臨床實驗概念、發展了流行病學研究、有世界最頂尖的醫學雜誌醫療科技,然後防疫作成這樣,是挺讓人崩潰的。

我只能阿Q地想,我有幸在我有生之年,能夠跟這個國家一起共存亡,親自見證目睹親身經歷這一切,也真是一輩子永遠忘不掉的經驗。

不過這真的就是東西文化觀念的不同,我舉個最簡單的生活例子,下雨。

在台灣,出門先看一下會不會下雨、要不要帶把傘備用。走在路上一下雨,馬上趕緊奔逃擋雨,好像淋到一滴雨就會死掉一樣。下雨就不做戶外活動、不上體育課,生活幾乎半癱瘓很多事情不能作。

在英國,氣候不會影響你原本計畫要做的事情。大家都以為英國人紳士隨時穿風衣帶把傘,其實路上很少人帶傘。路上下雨不會看到有人狂奔或是舉手遮雨,其實就是依然優雅慢走給他淋雨。

有次下班時間同事趕著回家要帶小孩去團練足球,我看著滂沱大雨問他,怎麼沒取消? 不怕小孩生病? 弄得滿身泥濘回家不是很麻煩? 他很驚訝我怎麼會有這種想法,小朋友的球季都是在多雨寒冷的秋冬,怎麼可能遇雨就取消? 下雨一樣可以踢球啊~ 人要適應環境,而不是改變環境。衣服鞋子弄髒就洗啊,從小只要淋雨了就擦乾沖熱水澡啊~ 他沒看過小孩是因為運動而生病的...

每次老闆約我出去散步走走聊天,我都看一眼會不會下雨要不要帶傘,我老闆也總是一臉疑惑說,下雨有差嗎? 我只好說我要顧妝髮儀容完整度... 🤦

台灣父母帶小孩,總是一堆的不行不可以,保護的很好。歐美父母帶小孩,幾乎放任不管讓他們到處爬到處舔。

所以這次的中國瘟疫,精神作法跟民族性很一致啊~

台灣政府就是未雨綢繆:到處公告快下雨了,大家趕快回家躲雨!! 然後蓋好一堆騎樓雨棚給你躲雨,萬一躲不了再發給你一堆雨傘雨衣雨鞋盡量讓你滴水不沾。

英國政府就是:噢~ 剛好像下過一場雨了,災情不明,大家還好嗎? 不小心被雨淹死嗆死的我很遺憾;如果你怕被雨淋,那請你待在家不要出門;如果你還是很想出去玩水,那我只能告訴你後果自負。

老實說,過了大半年我回頭看,我不覺得台灣有作的比較好,也不覺得英國有作的比較差,就是民族性,跟對未來該如何自處的作法對策。我活在哪,就只能順應那個地方的民情跟作法。

這半年來我看到的是,台灣一聽到有確診案例就緊張兮兮不是肉搜責罵就是開始切割,非常在意+0 KPI management 跟被不被國際認可道謝的光榮感;英國從一開始無所適從、到現在接受現實,積極研發檢測跟疫苗速度領先全球,網路上大家在分享的是,確診到治癒的過程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恐怖、甚至普篩檢測出來已經有抗體了才發現其實全家都得過了,回憶當初的症狀是什麼,幫助大家消化對於未知的恐懼。

最終,在病毒肆虐擴散的同時,我們還是得回到正常生活,而這個「新正常」就是與病毒共存,不管是這波武漢肺炎、還是以後天曉得還會有什麼病毒,而不是繼續封閉在孤島或是關在家與世隔絕。

這場考驗是長期的,躲的了半年也躲不了一年兩年,我們不可能永遠躲在溫室或玻璃保護罩中,總要有出門面對這個已經完全不一樣的世界的一天。

這場瘟疫沒有贏家或輸家、也很難界定誰在資優班誰在放牛班,因為戰役才剛開始,全世界都要付出慘痛的代價,只是看先付後付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