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0

脫歐跟英國車市的硬知識

今天很硬很長(!?),各位絕對吃不消,但是是我台灣同事要求的~ 脫歐跟英國車市的硬知識

脫歐不是一翻兩瞪眼,因為很多規範其實細節並沒有講得那麼清楚,所以一直到現在我在公司還是每天每個禮拜要開專案會議來釐清很多後續文件跟手續~

關於脫歐,很多不管在英國還是台灣的部落客都寫過,所以我就不再贅述。他們寫的都很general也不深奧,大概就是把協議內容照翻成白話文,多著重在跟一般人比較相關的邊境控管、簽證旅遊、未來讀書工作影響、人力市場等等,都只有敘述畢竟沒人敢作結論。至於經濟法規議題分析就比較表面,幾乎都是經濟學人或其他研究機構發表的文章引用翻譯而已。畢竟真的很複雜,沒有在行業內的很難說出個什麼有意義的內容,而且行業差別極大影響也都不同,連我們公司都得另外成立一個很大專職處理脫歐的稅務法律部門、還聘請EY顧問來幫我們釐清很多問題。


如果想知道拖了四年的脫歐在幹嘛,這個影片我覺得算是summary程度高立場也中立的。https://youtu.be/uNCmfxFvJvE

(我來英國之後開始看很多YouTube的節目,這個志祺七七的資訊包是我有訂閱每天會看一下的。大致上的議題跟時事評論我覺得討論的程度還不錯,就是廣告多了點、一直插外國人的圖片也怪了點。我已經付月費成為YouTubePremium會員就是不想被廣告打擾,但是對於這種中間自行置入的廣告就只能快轉)


我真的不是脫歐專家,加上我完全沒有久留定居的意願,所以從頭到尾也是抱著看好戲的心情在隔岸觀火。不過我覺得我「有幸」能夠見證這歷史的一刻,尤其對我的工作有很大的影響,弄了一年半至少對我的領域算是了解的,所以我只想單就車業來解釋一下發生了什麼事,我這一年半的經歷跟準備是什麼。至於分析,會牽涉到一些商業機密跟營運策略,我就只挑公開資訊說。我們車業主要關心的點大概就是在進出口關稅、對售價的影響、對銷售量的影響。

2018在德國工作的時候,剛好也躬逢其盛參與了中美貿易戰的一些討論,美國製造的SUV進入中國也是加課關稅,我工作運好好哦~ 🤣


🚗 🚗 🚗 🚗 🚗


我公司對於脫歐的準備可以概略分兩個階段來說,2016公投確定脫歐之後,當初訂下的期限是2019/3/29。由於一直無法達成協議,所以脫歐期限延長到2020/12/31

所以2016~2018其實都只是在想辦法搞清楚,影響的層面大概有多廣泛,但是那時候大家關心的只有硬脫歐的機率(賭盤)有多大 (每個專家都說硬脫歐v.s.軟脫歐是50%50%這種屁話),但是幾乎完全沒辦法深入研究關稅跟物流細節,因為每個人心裡都知道,一定會延長期限不用急。我們頂多就是粗略提供兩個版本的銷售量預估,一個是軟脫歐無關稅價格影響、一個是硬脫歐所有從原廠進口來英國的車都要課關稅然後必須漲價所以銷售量減少。

由於中間多次談判出來的方案英國國會都不支持,只好將脫歐期限延到2020/12/31。所以其實一直到去年9月眼見著無論如何都會脫歐 (=被不耐煩的歐盟踢出去),我們才認真開始分析研究,軟脫歐跟硬脫歐的銷售財務影響各種劇本。(講軟脫硬脫有點過度簡化,所以以下開始細分跟不同國家有沒有 trade deal 貿易協定)


我現在舉的例子純粹以我公司(MB)為主,每家車廠的車子製造地不一樣,甚至車子零組件的製造地比例不同也會有影響,太複雜細節我就省略不討論。脫歐不是只有離開歐盟那麼簡單而已,很多跟其他國家的貿易協定都是透過歐盟單一市場去簽的、歐盟內的國家一起受惠。所以一旦離開歐盟,就會同時失去跟其他國家貿易協定跟免關稅優惠。

以我公司來說,大部分的車都是在歐盟境內製造,小部分的車(GLE/GLS)是在美國製造、GLB是在墨西哥製造、某一款的C Class是在南非製造。

由於不知道跟歐盟會不會達成貿易協定,所以我們的年度財務預測跟物流調度都是以最壞的狀況來作打算,那就是假設所有的車子都要打關稅成本變高、提高售價銷售量大減、通關手續變的冗長複雜,所以瘋狂把車拉進英國本地港口,至少先囤一季的貨應急。

(英國比較沒有年式的問題,畢竟都是走租賃市場所以車輛規格配備都一樣,車子的新舊是用車牌掛牌日來分而不是出廠日期來分。關於英國的車牌我之前介紹過可以回去看我部落格 => http://moyasworkshop.blogspot.com/2019/10/blog-post_3.html)


如果沒有任何貿易協定,車子進口都要在落地成本上加課10%的關稅、零件2.5%關稅。這種成本不可能公司吸收,反正英國人你們大家當初投票贊成脫歐的時候都知道以後進口的東西會變貴喔,所以就很合理地加在售價上轉嫁給消費者。

東西變貴更難以負擔,很自然銷量就會下降,所以新車銷售會掉、但是二手車相對就會變成比較便宜能夠負擔的選擇。我的工作就是車輛評價跟市場分析:加上關稅後車子1~4年間的殘值影響、新車二手車之間的供給需求價量變化、推估英國受到關稅經濟重創之後的貿易協定走向是會一直有關稅還是會陸續簽協定逐年和緩 (這真的要擲筊或摸水晶球了~ 🤦️) (我離開台灣時同事有送我一對筊、我的手下桌上也真的都有放一顆小水晶球,我還跟他們說我的擲筊決策過程比較乾脆直接眼見為憑 🤣)


然後,不是只看我家自己的車就好也,我們是在公開市場販售,所以也要去看,那我的競爭對手的車是哪裡來的? 他們有沒有受到關稅影響? 他們漲價的話漲多少? 最主要對手BMWAudiVW都是德國車廠所以還要每個級距去分析一下他們的車源、對我們會有多少殺傷力? 然後還有英國本土的Jaguar Land Rover跟其他歐洲車廠大家受到關稅的影響都不同。

所以英國在處理脫歐的同時,也要積極去跟其他國家重簽貿易協定,我們每個禮拜開會都在處理突發訊息:阿英國跟韓國有簽過貿易協定也~ (幹我現在連HyundaiKIA這種鳥車都要看喔?);突然宣布跟日本簽了貿易協定,所以日本車進口免關稅! (靠北~ 以前英國從來不用擔心遭到日本車攻擊的啊~);又跟南非還有墨西哥簽了協定,但是處理方法又跟其他國家不一樣,不是進口免關稅,而是關稅照繳但是半年內提出產地製造證明政府再退款 (靠北這不是坑殺我的現金流跟利息嗎? 還增加一堆文書處理的複雜流程) (產地製造證明/規則 又是很大一件事等一下講 😥)

這個台灣同事可能比較不能理解,因為MB在台灣是高檔品牌所以對手有限,不到200萬的我都沒放在眼裡這樣... 每次訂價只需要去比兩個對手就好。但是在英國我們只看租賃月付額,中價位跟高價位的車一個月可能差不到 £100,加上英國是小車市場 (A class market),所以級距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我們幾乎只用車子大小尺寸來分、而不是用平價奢華來分。尤其如果再加上電動車的話,我們一直在追平價小車的車尾燈,那就要看得更全面了。


反正,後來協議結果,跟歐盟貨物往來是可以免關稅的,所以盤點一下,目前我公司只有跟美國進口的車需要課關稅,其他歐盟來的免關稅、墨西哥南非來的也算是免關稅只是手續複雜點。


🚗 🚗 🚗 🚗 🚗


如果事情有這麼簡單,這就不叫英國,大不列顛政府總有本事把事情搞的超複雜讓人超躁鬱。


第一個是北愛爾蘭問題:英國的脫歐協議把北愛爾蘭留給了歐盟,我不討論邊境問題我只討論進出口,我們公司是跟德國進口車子運進英國港口之後,再配發到每個經銷商去,包括北愛爾蘭 (這是英國) 跟愛爾蘭 (這是另一個國家喔),不過這兩個地方的市場太小所以是連獨立經銷商都沒有的只委託第三方進口商跟物流公司跨海交車而已。脫歐之後,從英國到其他歐盟國或地區的貨物,是不用課稅了,但是需要檢驗跟報關;如果沒有設立合法的進口單位那就得繳關稅,而且不能事後跟政府申請退稅。由於完全沒有任何細節法條可供遵循,所以我們也是追著顧問跟政府的稅務海關總署 (HMRC),每個禮拜都有不同的新進度跟解讀 (&驚嚇)。目前看樣子能解決的方法只有,在北愛直接設立經銷公司,然後直接從德國進口車輛,等於交回去給總部自營啦~ 然後更恐怖完全還沒時間討論的問題還有我的二手車市場,當初賣去北愛的車萬一合約期滿要我公司履約買回,靠北,我不是得在北愛找人當地市場盤掉、就是得準備一大堆的文件把車拉回英國作二次銷售,複雜程度我真的連想都不敢想。


第二個是超烏龍的美國進口關稅:之前不是說英國跟美國還沒有簽好貿易協定所以美國進口的車要打10%的關稅嘛? 所以我們就價格算一算公告出去準備漲價賣車啦~ 結果,欸~ 總部的稅務專家突然通知我們,糾抖媽ㄉㄟˇ~~~ 其實遠在脫歐之前可能是上個世紀的時候吧,歐盟為了保護歐洲的車輛製造廠,所以針對美國進口的車,其實已經有課關稅了,只是一方面是年代久遠我這一代的人都不知道這件事、二方面是德國總部自己跟美國互相處理好了所以部份車體跟零件抵銷後關稅已經隱含在車輛成本裡只是我們不知道,所以!! 其實!! 英國脫歐之後即使跟美國沒有簽貿易協定,但是那關稅成本其實一直都在,所以我們現在再加價等於是重複計算了。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傻眼啊~~~ 全部重算!!


第三個是產地製造證明/原產地規則 (Rule of Origin "RoO") (這是一個表情符號嗎?):這個更是可以寫一篇論文了。簡化到最極點地說,不是光看車輛從哪裡進口決定要不要課關稅,還要看這台車的主要組裝零件有多少%是哪個國家來的? 譬如說:我家的電動車雖然說是德國組裝進口的,但是最主要的零件電池是中國製的,如果非歐盟零組件超過某個%的話,就要課稅。這有個時程表列出每一年的%都有逐步的規範,不符合就要課稅。所以現在每台車要進口的話都得提出產地製造證明,我對於銷售跟認證部門寄予無限的同情。(2026年電池組件得全部都在歐盟內生產才能免稅,加上很多其他供貨跟技術 還有中國 的因素,歐洲現在很多地方都在蓋電池廠)

所以這個產地製造證明的目的是什麼? (光在脫歐協議裡就有50頁在講這個) 就是為了確保全球國際化分工製造的情況下國際貿易的公平性,防止在英國賣衣服3C產品或其他零售商品的公司,利用海外人工便宜工作環境惡劣的地方生產製造商品之後,換標以歐盟商品免稅賣入英國獲利,來保護製造國家的人力剝削、也確保本國的經濟附加價值。因此商品進出英國也要看在英國當地是否有加工的比例來決定是否需要課稅。這個在全世界的貿易協定都是標準條款,就是為了保護製造產業。

關於這個產地製造證明,吵翻天了,最淺顯易懂的一個例子就是,Marks & Spencer 超市的 Percy Pigs。這是英國瑪莎百貨公司最具代表性的招牌小豬果汁軟糖,每年賣上千萬包,甚至還推出周邊商品玩偶有的沒的。這個軟糖全部都是在德國製造包裝的 (絕對可以買我一定要去買來吃!),所以現在可以零關稅運到英國的倉庫,然後英國的M&S跟我公司一樣再配送到在歐盟裡的愛爾蘭去。由於原封不動進口又出口,無法證明在英國有經過一定程度的加工或包裝,所以即使原本在歐盟製造最後在歐盟販售,但是很有可能仍需要繳關稅。


反正,真的超複雜的,每個禮拜都有不同的進度跟解釋,寄來的全部都是落落長的法規文章甚至是協議內容,我不只看不懂也追不上進度,尤其是北愛爾蘭那塊,因為真的覺得干我屁事啊~ 這種會議都是我以部門主管身份去參加討論,然後回來跟我的手下們解釋,或是叫他們修改一下分析。可是到後來我真的很老實跟他們說,我從來不打外國人牌,但是脫歐跟北愛的複雜情仇真的遠超過我能理解的知識範圍,為了避免我傳達錯誤,我就直接把論文寄給你們自己看吧~


🚗 🚗 🚗 🚗 🚗


所以討論了四年、密集準備了半年多的脫歐各種價格財務模擬,最後幾乎都丟進垃圾桶,大家有點鬆口氣地說,這應該是最好的結果了。但是如果你現在問我對於脫歐有什麼想法,我會跟你說很火大很失望,他x的忙了那麼久準備了那麼多,通通 busy for nothing 幾乎都沒用上,哼~ (一整個本來準備要看好戲的賤樣)

脫了之後的影響,我覺得這個非常主觀,真的沒有人有辦法說是好還是不好,因為每個人都是從自己的利益觀點去衡量。對經濟的負面影響短期有,長期呢很難說;外國人更難在英國找工作嗎? 那要看是什麼工作跟你願不願意作啊? 限制歐洲人在英國的工作機會、工作簽證的薪水門檻大幅降低、移民政策改採積分制,聽起來好棒對唸完高等教育想留下來的台灣人看起來更容易了,問題是一年不到  £26000 你根本沒辦法在倫敦活啊你真的想要犧牲一切生活品質只為了留下來當被殺價殺到見骨的廉價外籍勞工嗎?


極度開放主義後勢必就是民族主義的反撲。我跟我大歐盟主義的老闆在脫歐上一直意見相左 (最近還因為政治立場不同有點小冷戰),跟我們的生長教育背景有很大的關係。他是戰後德國和平開放派,我是風雨飄搖民族主義派,他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在我看來都是理所當然。他覺得歐洲就是要開放團結消彌差異達到完全的貿易行動自由,我覺得一個國家尤其是獨立島國本就該拿回完全的法律經濟邊境貿易移民自主權。他覺得英國跟歐洲之間往來變得更複雜麻煩,我說這就是我這個外國人目前&一直以來受到的待遇你現在跟我一樣不是很公平嗎哇哈哈哈哈~~~ (對我就是膚淺幼稚又愛報復怎樣 😎)

脫歐現在還處於一團亂的狀態,過幾年情勢開始明朗後,勢必會再有返歐的聲浪,或是蘇格蘭要說再見自己先走不必相留獨立脫英了~ 不過那會是至少一個世代三四十年以後的事情了,到時候歐盟會有怎樣的變化也不知道,世界經濟強權落到世界哪個區塊也很難說。


201810月的時候就被總部高層接觸要不要到英國工作,那時跟親友正在土耳其度假還被緊急叫到英國一趟面試,只是當時"以為"脫歐在即,我所有簽證搬家流程耗時太久、還要花時間了解市場,對公司幫助不大,所以才又幫我安排半年後再來接另一份工作。當時當然有點失落,而且看看現在的結果,有差嗎? 哈哈哈哈哈~~~ (有哦~ 我後來接的這份工作薪水高多了也輕鬆太太太太太太太多了哈哈哈哈哈~~~ 回頭看,如果事與願違,一定是老天爺另有更好的安排,哇哈哈哈哈哈~~~ 🤭)

就這樣,人在曹營心.... 不知道在哪裡,我就繼續臥底演戲假裝很關心脫歐好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