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0

關於面試官看到的那些事... (1) 履歷表、名字

求職季到了 (該不會有人傻傻地等畢業才開始求職吧,很多今年七月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去年底就開始參加各種面試了),我想分享一些我在英國當面試官的觀察。加上我現在也在密集準備我自己的面試,非常hardcore的那種,可以過陣子再來分享。

我覺得如果你找前輩或所謂的職涯教練問怎樣準備面試,不如先看看他們到底有沒有當過一定團隊規模的主管or很嚴苛assessment centre的面試官? 而不是只有一個人單打獨鬥面試找工作的經驗。準備面試時,最好找有大量面試其他人經驗的前輩比較有用。


我在英國這三年多一直在面試新人或考核內部的升遷面試,從初階的儲備幹部assessment centre、到高階的部門主管panel interview我都參加過不下20場,幾乎每一兩個月就一場,1/3的時間我是主試官、2/3的時間我是assessor就是陪試官或觀察員。一方面是財務部的流動率太高、我的部門也替換過半,所以從entry level到經理我都面試過,或是我經理已經面試過了希望我也幫忙最後鑑定一下;然後其他部門如果面試經理等級以上的,通常也會找我去panel幫忙看,畢竟以後跟我部門的合作會很頻繁,他們也會希望找的人我也看過覺得適合;面試不見得都是level比你高的面試你,我們公司找部門主管甚至會找同level的一起來,因為peer management也很重要。

這陣子我甚至都在看新一批即將大學畢業的career programmegraduate scheme,類似兩年期儲備幹部那種;還要幫忙看industrial placement就是一年期的大學部實習生。我自然會對比之前在台灣面試過的、在英國認識一些想留在這邊找工作的台灣年輕人,跟我看到這些真的很厲害的英國年輕人。


👩‍🏫 👩‍🏫 👩‍🏫 👩‍🏫 👩‍🏫


英國的履歷表有一些制式的規格、什麼東西該放進去跟怎麼寫這我就不多說了,上網查就有,他們(or我們)沒有很喜歡與眾不同的創意格式;你想我一個職缺要看幾份履歷表就知道我跟HR每份履歷表只有10秒鐘快速看過,太過突兀鮮豔活潑創意的格式我的大腦眼睛還得refresh一下找重點,我就搖頭放一邊了對你很吃虧。

台式、美式、德式、英式履歷表長的略有不同,這真的是要注意的而不是一份履歷表走天下,我自己就有4份不同國家用的,而且我是真的花錢找當地的consultant幫我全部改寫,而不是只是找個外國人或學校的就業輔導幫我看而已。從一開始的姓名資料格式、personal statementkey competences、學經歷的寫法順序,要怎樣寫得可以打中關鍵字,這個花錢都很容易解決,50~100英鎊而已,我的高階CV也才花200英鎊cover letterCVLinkedIn profile (這個收到我就放一邊了沒用) 全包,滿意的不得了,公司很多大老闆看了都說是他們見過最專業的,這種錢不要省。我是說找真的HR專業的,不是找行銷廣告的。(上網找CV review service有一堆)


👩‍🏫 👩‍🏫 👩‍🏫 👩‍🏫 👩‍🏫


接下來這個就是非常政治不正確的討論,但是我就是坦白跟你說我的想法跟對英國同事的觀察,你看不下去就請默默離開不用來跟我辯。關於姓名,我知道網路有非常兩極的討論,現在越來越流行的說法就是行不改名坐不改姓,我就是用中文譯音,幹嘛怕外國人唸不出來就取個洋名。這個真的隨便你,不過讓我告訴你我接連參加好幾場assessment centre時發生的事情:

我們都知道面試用人不能有bias、大家不分種族性別膚色長相都有equal opportunity,但是你真的無法控制潛意識裡的第一印象,同樣8個人走進來,有兩個純英國名字都是很好記平常很熟悉容易看到的那種、其他6個是不同族裔的有泰國、馬來西亞、印度、中東、東歐,名字發音對我們都很陌生。請他們自我介紹時,即使我手上已經有他們的CV,但是我真的完全抓不住他們對於自己名字的發音,對照CV還不見得對得起來。(建議各位在自我介紹時,自己的名字放慢速度唸讓對方聽得清楚,不要咕嚕咕嚕快速唸過,因為不會有人好意思再問你一次。)


接下來會發生的事情就是,我們會先有一些很有趣ice breaker的活動,讓他們分組競賽,緩和一下緊張氣氛;然後就會交換混合一下組別讓他們開始進行case study然後分組報告。我們就會在旁邊觀察他們在群體活動裡的角色跟表現,分組報告時就會問一下challenging的問題看他們的反應。接著他們出去吃午餐,我們就會討論早上每個人的表現,誰給的印象深刻,然後對於下午要進行的個別interview其實我們已經有排名了。

結果我發現不只是我,連我那些英國同事甚至是已經很有經驗的主管,基本上只叫得出比較英式的名字、或是有給preferred to be called的簡單名字縮寫比較好唸,他們對於其他名字完全唸不出來記不起來的,也是用"那個大鬍子""那個穿紫色襯衫的""那個戴眼鏡的"來形容。平常的我會覺得很冒犯,但是在這種很快速短暫的面試場合,我還真是鬆了一口氣覺得非常合理,因為這就是面試官對你的第一印象,either是名字就讓他們馬上記起來,或是你的種族性別外表讓他們有記憶點。


公平嗎? 當然不公平啊~ 但是改的了嗎? 我個人覺得非常困難。我們身為面試官也會覺得把別人名字唸錯很尷尬,所以與其讓雙方都尷尬對方也不好意思糾正發音,我們就傾向避免去叫你的名字。我以前在學校都巴不得教授最好認不得我的名字不會發音都不要叫到我問問題,但是在面試工作的時候絕對不會這麼希望。

要在一堆同樣優秀的群體裡表現特別突出其實不容易,而且一不小心就會over-done變成很油條過度準備被討厭。所以很明顯的,名字容易記的、就會很容易一直被提起;名字不容易記的,除非你真的優秀到不行,我們面試官才會一起努力把你名字唸一遍還互相確認有沒有唸錯這樣大家有共識該怎麼叫你。不然以我幾場assessment centre的經驗下來,上午沒被重複提起的,下午面試基本上也只是彼此敷衍交代頂多給你一些職涯建議讓你不要覺得白跑一趟。然後你從進來到離開,可能始終就只是"那個大鬍子"

有很多次面試檢討完之後,我會另外跟HR還有其他面試官私下討論這種名字的偏見,因為我會很害怕覺得自己是不是有職業道德上的缺陷;不過他們也都很坦白跟我說,連他們多少也都有這樣的困擾,雖然他們也很努力想要看其他的經歷表現來判斷,但是真的非常難避免。


👩‍🏫 👩‍🏫 👩‍🏫 👩‍🏫 👩‍🏫


我個人覺得,如果是傳統單打獨鬥型的求職面試,面試官不管有幾個就只面對你一個求職者時,至少我們都被訓練得不會只用名字判斷你,是真的會認真去看你的CV經驗決定要不要叫你來面試,或許還會算計竊喜著我們有顧到diversity喔,你有非常完整的時間跟人格可以向他們傳達,所以名字發音好不好記反而不是很重要,他們無論如何對你一定有印象,只要被錄取名字多長多難唸都不是問題。但是如果是assessment centre這種一堆人的群體面試,我真的承認如果前30分鐘沒辦法被記住真的會滿吃虧的,除非後來簡報跟面試表現優異到我們覺得自己剛剛是睡著了還是瞎了嗎,不然要後來居上翻身真的要很拼命。

我們最近一次的財務部儲備幹部面試,最後被選上的是兩個很傳統英國名字的。原因很多啦絕對不只是名字 (畢竟一開頭最大的bias就是8candidates竟然全部都是男生,一走進來我就傻眼了,只能小聲問HR完全沒有女的嗎? 但是就是沒有女生通過一開始的線上性向智力測驗),不過情況是這樣:我們有8candidates,分兩組面試,所以我跟另一個主管只面試到4個,另外兩個主管面試另外4個。當我們面試全部結束要最後review的時候,還是很公平一個一個candidate一一討論,不過非常明顯在另外一組叫不出名字的我們是幾乎沒印象都完全沒comment;我這組列出前兩個我們覺得可以的,第二個是印度裔的名字非常少見也難發音,我覺得個性跟表達很不錯可以雇用,但是另一組的主管根本不知道我在講的是哪一個,所以基本上是不可能讓大家一致同意的。面試完一個禮拜後我們還要打給落選的candidate通知結果並且給feedback8個裡面有3個的名字我竟然是完全沒印象的。


回到該不該取所謂的英文名字,真的沒有正確標準答案,反正你就是決定一個你覺得被尊重的叫法;我在國外的頻率跟時間比較久,所以Moya是我護照上跟工作上用的名字 (我是用middle name的方法),但是我轉到英國後公司IT系統裡被改成Tsun-Ling,真的造成非常多困擾。除了我的手下同事要在系統assign我簽核文件時會找不到我,最可怕的是去年初總部高階主管討論人員調動時,不知道原來人事系統裡的Tsun-Ling就是他們認識的那個Moya,我就白白錯失了一次被討論的機會,就要多等半年到一年,我都要哭出來了。(🎵 啊多麼痛的領~~~~~~!! 🎶)

我的建議會是,如果你過去的經驗真的會"對你"造成誤會困擾,那可以(1)挑選發音跟中文名相近的英文名字,我家小朋友是這樣;或(2)截長取短挑選好發音的部份不要超過兩個音節,我非常多同事不分國籍都是這樣類似暱稱,連英國人也是,就算不常見至少好發音也好記憶。


另外一個就是英文能力,跟面試過程中的其他表現。這個讓我下面幾篇慢慢講。(可能要等很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