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7

工作滿100天


本文超長,沒事再看。 過程有點黑暗,但不是靠腰,我現在很好很正面。親近的家人同事多少知道我現在狀況不太好,但是我很努力找生路,I am getting there, I know I will be fine

工作滿三個月、國外通常是看滿100天,我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以往不太會說的事情 - 是我目前工作上最大的挫折跟弱點,以及我如何想辦法技術性克服。FB看起來我好像還是很正常生活煮飯,每天很誇張分享各種口味花圈,其實關掉FB我覺得我快溺死了,還好我夠成熟有經驗知道怎麼找活路、怎麼紓壓跟轉移注意力。


不用急著安慰我或是加油打氣,我之前都收到了,謝謝。我只想說,我沒有那麼厲害勇敢無堅不摧、大家都覺得好像出國工作有多聰明優秀,我在跟一些年輕人做職涯分享的同時,我自己都沒有信心到底過不過的了這關。

我這三個月生活上沒有太大問題,其實住台灣住國外對我沒啥差別。但是在工作上我非常掙扎痛苦挫折,尤其這兩個禮拜我更是壓力大到睡不好吃不下,數度覺得我可能撐不下去熬不過這關。而且,跟台灣同事訴苦求救也沒用,沒有人可以想像這邊的狀況,我也完全不想聽任何空洞的安慰,我很清楚,沒有人能幫我,我只能靠自己。

在集團待了10年,我不相信財務分析上有什麼事情難的倒我。但是這三個月在英國我真的幾乎什麼都不懂,產品跟通路都很複雜、這邊的分析也都做的很深很細,我用功了三個月還是沒什麼概念。很努力問問題或是找問題問,但總是拼湊不出個全貌。我這輩子沒有這麼空洞抓不著邊際也觸不到底過,我真的很驚恐。

開會是最讓我挫折的。我自知功力不足對市場了解不夠,所以都非常用功花好幾個小時將其他部門簡報看熟、能找的資料找齊了、事先跟老闆手下問一下狀況方向,準備好了才進去,想說八九不離十。但是一個小時的會,大家針鋒相對你來我往討論的範圍跟層次,廣闊高深到我完全抓不到。

我光要聽懂大家在講什麼就很吃力了,就更不要說出聲問問題或發表意見了,我真的就只能坐進去,死命吸收聽大家激烈在討論什麼,連筆記都來不及做,從頭到尾我都很安靜毫無貢獻。

前陣子就發生兩件事情讓我覺得很羞辱。

老闆帶著我去開會很自然就坐在我旁邊,因為我對業務市場不熟所以他隨時會提點我一下,有時候看我歪著頭或是皺眉頭,就會很好心故意問他們些基本的問題來幫我了解。結果有次開會,業務主管就開我玩笑說,妳上次也有進來開會嗎? 妳好像都很安靜躲在老闆旁邊,我們都沒注意到妳。如果沒人看到聽到妳那這個會就不需要妳進來啦~

另一次是業務跟財務分析單位要做價格調整,開會堅持只找我不讓我帶下面的人進去,表面上講得很好聽,說我下面人很固執難溝通,為了讓事情有進展,所以只找我跟老闆做高層決定就可以了,講難聽了就是因為我什麼都不懂所以很好被說服搞定。後來我下面人氣得要死,我的經理訓了我兩天,不停提醒我後續損害是36~48個月的,很難收拾。現在只要業務單位靠近我或是我被找去開什麼會,我的經理都會跟的緊緊的怕我又給他找麻煩。

開會聽不懂,我靜下心分析,有幾個原因。第一個真的是英文,我必須傻眼地承認。其實不是英文好不好,也不是口音,我全部都聽得懂溝通也都沒問題。是英國人的用字遣詞真的很不一樣,他們的用語很文學,尤其表現在動詞上。一個精準的動詞可以一口氣取代掉無義堆疊的一整句話,而且他們會很生動地把名詞當動詞用。我到現在都無法置信,我竟然每天看email或是開會,都得查字典,因為英國人的用字真的不是我用了一輩子的商用英文裡常見的。

這以前從來沒有發生過。我的手下直接跟我說,說四個字就能表達的事情他就不會浪費力氣說十個字。所以開會的時候大家你一言我一語速度飛快,我可以完全聽懂,但是需要時間消化 (跟讚嘆用字的精準),根本來不及反應將我腦袋裡的東西組織起來發問或表達,所以我就相對很安靜沒用。我台灣同事絕對不會相信我現在是這種處境,因為我以前在台灣講英文是不需要思考速度非常快讓很多人腦袋跟不上的,大老闆甚至數度警告我這代表我的表達溝通能力有問題,沒有顧及聽眾的反應,叫我放慢一點不是所有人都那麼聰明。

另外就是我對市場跟產品通路真的不熟悉,我的工作內容其實是累積過去發生的事件,對未來的市場成交價格做預測。我對不同產品在生命週期的歷史一無所知,現在的問題幾乎都是18~36個月之前造成的,所以我就只能每碰到一個問題才有機會多了解一件事情,現在沒浮出檯面的,我也不會有機會了解。這急不得,只能靠經驗累積,我不知道我還要經歷多久才能真的了解透徹,不了解原因我就不可能有解決改善的方法,更不要說提早發現問題。

我的工作是以季為循環的,這個禮拜我經歷了第一次的季會,是我部門每一季最忙最重要的會,要跟總裁、好幾間公司的大小財務長、還有所有高階主管看下一季所有提案。12月初的季會更是重要,要收拾今年一整年的所有市場狀況跟價格調整,年底有庫存壓力跟其他財務指標要做到,業務單位拚業績清庫存殺很兇,會嚴重影響我接下來18~36個月的殘值預測,我部門公告出去的預測,會連動影響到整個車市。

然後最尷尬的事情是,財務分析的主管,是之前我申請他的位子沒拿到;業務單位的主管跟我的經理,之前申請我的位子沒拿到,然後我的經理後來去申請了業務主管的位子也沒拿到,我們四個互相搶位子的人竟然就聚在一起開會提案。所以彼此較勁很明顯 (其實是他們較勁三缺一因為我什麼都不懂),所以我的壓力就又更大了。

整個準備討論的過程,對我是很大的打擊,因為我要從完全聽不懂、一次一次開會趕快pickup進入狀況,而且提案內容業務財務單位意見分歧差距很大,我得居中協調讓大家坐下好好好仔細一台車一台車過提案。討論內容簡直是飛來飛去,橫跨過去四年到未來四年,不管新車舊車業務單位產品單位做了什麼,法規改變通路轉換有的沒的,我通通都得了解跟記下來,這台車動了價格,牽動到其他台車的影響是什麼,複雜到我真的沒有辦法,只好每次開會每次錄音,然後回家看著簡報跟資料,反覆聽好幾次,了解不同單位的論點是什麼,我部門的角色跟分析是什麼。常常他們的一句話,後面隱藏了一整段的歷史跟市場價格波動,我得花半個小時去研究了解。

所以這兩個禮拜我壓力非常大,日夜燃燒在苦讀準備開會的內容。其實開會我真的不需要做什麼,我下面的經理跟分析專員非常資深,簡報跟分析都是他們在算在準備,開會報告的也是他們兩個,全部都弄得妥妥貼貼的,我只要坐進去就好。但是我就是非常的不安,因為兩個禮拜內數次跟業務財務單位開會,我真的就只能聽,完全沒有貢獻;高階會議當天,我也就只是安安靜靜的坐在他們旁邊,只能算是喜憂參半驚險過關。喜的是我狂做兩個禮拜的功課至少我對我的領域了解的比較深,開會在討論什麼、CEO問了什麼問題,我多少聽得懂了;憂的是我真的還是很安靜很沒用啊~~~

其實才三個月,大家都告訴我ONLY三個月、但是我的感受是ALREADY三個月! 我對自己的要求跟標準是很高沒錯,因為以我的經驗真的不應該花這麼久時間,以我的資歷也不應該完全沒聲音。

開完會我請我老闆給我直接的反饋,我要他說實話我到底表現得怎樣、哪裡要加強改善,不要再告訴我沒有關係慢慢來。他還是說大家都知道我很新、會給我時間讓我慢慢熟悉我的領域。他看到的是我在事前跨部門的溝通協調很花心思,確保大家是有共識消弭了分歧之後一起進去跟高階主管尋求決策,這個在之前是沒有過的,以往就是毫無共識進去硬碰硬吵成一團。然後他覺得我的手下從一開始不太相信看得起我、會質疑他的用人決定,到現在真的有團隊的感覺,我下面的人比我專業熟悉卻會帶著我不會給我難看,他說這就是一個主管該有的影響力,我在很短的時間可以建立他已經很滿意了。

關於我在會議上很安靜這件事,他的觀察是我就是個保守低調的亞洲人,對話題沒有絕對的把握跟熟悉度前,我會猶豫跟不確定,所以傾向不要發表意見免得說錯話或丟臉。我在部門主管會議也是先觀望兩個月跟大家混熟會約著吃飯喝咖啡開玩笑了,我才開始發表意見大鳴大放,給了他很多很好的建議並且會事先把其他人喬好拉攏好,確保會議進行順暢有意義。只是面對高階主管我會退縮,需要一些時間克服,他也會幫我找機會跟這些高階主管對話開會,讓我對人跟話題都有熟悉度,自然就會比較放得開。

我也直接告訴他我痛苦跟撞牆的地方在哪裡,不過不是跟他訴苦或裝可憐,是真的思考了好幾天要如何改善我現在的困境,告訴他我打算怎麼做,讓他幫我看著我是不是真的有往對的方向前進。我最大的問題就是不知道過去發生了什麼事,這個就只能靠時間靠經驗慢慢撿,好的是我的工作範圍就是不停看過去四年的績效表現、然後推估未來四年的價格區間,所以每往前一季推移,至少過去三年又三季的歷史還是一模一樣存在的,我現在記住了,再給我一季的時間,我會抓到更多現在的動態,就能更熟悉。

以上,文長沒啥建設性。我只是想說,我沒有大家以為的那麼厲害,我真的就只是個資質中上的人而已,我在不熟悉的新工作上要面對很多丟臉跟困難的事情,我真的撞牆碰壁的很嚴重,有打擊到我的信心。我以前不是會示弱的人,但是如果我不誠實面對自己的弱點,然後想盡辦法去加強改善,我這份工作會失敗跌得很慘。

所以,我真的還是會很努力~ 我這篇不是要訴苦,是要把我的心路歷程跟感受記錄下來,三個月後、半年後、一年後再回來看,希望可以哈哈大笑我當初怎麼這麼白癡!

最後重點是,我熬過三個月,熬過重要的季會,即使沒什麼太大表現太多貢獻,但是至少有感覺我方向正確地往前跨進了一大步,我的手下又更接受我了,所以恢復了20%的自信心,這幾天開會我突然就開始發功了,很敢表達意見糾正噹人,我相信假以時日我會恢復我凶狠的天后本性!

鬆了一口氣,我打算好好放鬆一下,已經準備好一路吃喝玩樂過耶誕到新年了!! 就跟照片裡的樹一樣,葉子掉光了,是在低調儲備養分等過冬,來春吐新葉又是一番不同風景。明年一月又是另一個季度的開始,我會好好表現!!

1 則留言:

  1. 這篇讓我滿有感的。

    我的上游是台灣最大石化集團,我做的是冷門產品的地區代理商;之前只跟他們sales department一線人員打交道,慢慢地這些人變成小主管,再來我就變成要跟部門中階及高階主管開會。

    某次不小心被他們董事長點名去參加一個外部公司的會議,當場被董事長洗臉。原來我之前以為能輕鬆應付那些副總級的人物就已經夠了,沒想到被更高層的董事長一拷問馬上就原形畢露,糗態叢生!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