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30

玩夠了,回家!

整整六年,待過歐洲三個國家,經歷了非常多的天災人禍各種挑戰,我終於要回台灣了!

阿不過最大的原因,其實還是我在歐洲的工作證問題啦,哈哈哈~ 過去兩年我真的被公司跟德國外事局害死,搞得我兩年內跨國搬三次家 (現在要第四次了),連工作都沒辦法安心待著好好做。所以跟幾個大老闆們討論後,現在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先把我送我回台灣,以後再說,嘖~

(我現在是拿德國合約,但是非歐盟公民,所以外派到其他國家,只能在德國境外待一年,就要回德國6個月,再外派一年、再回德國6個月 🤮。沒有任何一份財務長工作可以這樣搞的啦~ 而且來來去去居留中斷,也拿不到德國公民身分,我就永遠沒有自由~ 不如回台灣,以後再從台灣外派~)


💕 💕 💕 💕 💕


我其實真的不是個事業心強多積極的人,不管在台灣還是國外,我一向都只用50%精力在工作而已就緊繃了,其他時間就是倒著喘享受生活。

我只是不喜歡同樣的事情一直做,但是我的工作真的就是每個月每一季每一年重複做,所以本質沒變的情況下,那讓我每兩三年就換國家做,至少生活上還稍微有趣點。只是這種不同國家文化體驗的興奮感越來越快消失,我喜歡的歐洲多元文化跟歷史藝術看多了也越來越無感。

所以我真的不是對事業多積極、只是對生活充滿好奇愛玩好動而已。

這六年的海外工作生活,有甜有苦。我自覺我是個非常適合在歐洲生活的人,夠獨立喜歡跟自己相處、不愛熱鬧群聚,絕大多數事情我都可以自己一個人做,我很享受一個人出遊、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生活。除了想念家人外,我沒有覺得寂寞過,只有平靜跟滿足。歐洲的生活環境是舒服的,人跟人之間的距離是剛剛好的,生活跟工作是非常甚至是過於平衡的。

當然也有很多不好不方便的地方,只是我從來沒有覺得自己該歸屬或久居於歐洲,我確定我就只會是個過客,看不下去忍忍就算了,時候到拍拍屁股閃人都不干我的事,所以我都不會放在心上,頂多當作笑話寫給大家看。


💕 💕 💕 💕 💕


我從來沒想過要換其他國家的國籍跟護照,我這輩子最想拿的護照就是台灣共和國的護照,還沒出現前,中華民國我可以接受。我就自己一個人,沒有必要為了另一半離鄉背井、也不用為了小孩的未來教育換環境,叫我為了身分坐移民監、犧牲工作跟生活還有家人,是不可能的。

我在英國只要再待一年就可拿永居,德國其實我也是今年年底就可以申請永居,我的公司一直都是很支持我拿了永居下一步就是轉公民,這樣對於我留在歐洲的其他國家派遣會更方便、待遇也比較優渥。但是我說,為了那個身分我一個人在國外熬實在沒有意義,就算真的發生戰爭幹嘛的,我的家人都在台灣,我一個人在國外乾著急是要幹嘛? 等著他們一個個逃出來投靠我嗎? 我當然寧可跟他們在一起,以後怎樣至少全家人在一起共同面對。

當初我出來的時候,最放心不下的就是父母,我還是個很傳統很黏家的人,我想要我爸媽老了需要我的時候我可以在身邊照顧他們。我的弟妹跟我說,他們會幫我好好照顧爸媽,叫我不要擔心就趁早趁爸媽還健康趕快出國去過10年我自己想過的生活,不用管職涯上有沒有機會,膩了累了再回家就好。

結果就碰到疫情,我整整三年沒辦法回家,我們只能隔著一萬公里互相關心。爸媽偶爾的小病痛需要去醫院檢查拿藥開刀住院之類的,我都無法陪在身邊或幫上任何忙,只能靠上了年紀的爸媽互相照顧、工作比我還忙很多的弟妹要接送陪伴,我都覺得很愧疚常常晚上睡覺都在哭。家人不想讓我擔心也就不太會告訴我,反而讓我更內疚。

我視同己出的摸妹家小鬼們,也錯過很多他們精彩的成長過程;我還記得隔了三年第一次回台灣,老么太久沒看到我這個有點熟悉又有點陌生住在國外的阿姨,竟然一直跟我講英文,還真的花了點時間玩在一起混熟了他才好像又重新認識我。

最後,我們都要評估這一切值不值得。


💕 💕 💕 💕 💕


我原本的打算就是20~30歲橫向發展把所有財務的技能學一學,30~40歲找個穩定的公司縱向發展深入各個領域,40~50歲到歐美歷練一下順便享受生活,50歲以後回亞洲準備退休養老定居。

這並不是一開始就這麼明確的,應該是說一路按照直覺邊走邊規劃,機會來了就調整。只是很幸運25~40歲在台灣的期間,工作不是那麼困難,我也沒什麼企圖心要拚死往上爬或去中國搶機會,所以反而很舒服地培養了很多興趣、發展了副業、收入不錯環遊大半個世界,在主業以外的世界讓我大開眼界。

40歲後到歐洲,我也是邊做邊玩邊看,德國 => 英國 => 德國 => 匈牙利 => 德國,我也看清了很多事情。職涯上真的就是有說不出的各種天花板,我已經算是很幸運"英文好+亞洲女性"所以機會比其他人多,但是德文不流利就是個天缺! 而且我光簽證都是個問題折磨我兩年了害我搬來搬去的連財務長的工作都沒辦法好好做完,還談什麼職涯? 在公司最有錢的時候大方栽培我出國,等到要拚升遷的時候,就碰到全球經濟車業狀況急速惡化,整個財務部門別說升遷了,重整裁員、大幅縮編市場降級,還能保有工作、老闆還會想到幫我安排下一步就偷笑了。

我比計畫中的時程更快認清現實,繼續凹在歐洲,於公於私的日子真的不是太好過,回亞洲舒服逍遙很多,我講白了,賺的每一塊錢是真的可以花出那一塊錢價值 (台北的房價除外)。剛好我的工作證也擺明了除非我留在德國變成德國公民,不然沒有其他外派的解方,我就順理成章跟老闆談回亞洲的選項。


💕 💕 💕 💕 💕


我前後總共被不同部門接觸談了四個在亞洲不同國家的不同工作,有的不成有的我根本沒興趣有的對我不是新挑戰;所以很意外地,大老闆們突然發現台灣有個很有趣的機會、總部剛好有我這個在等工作的台灣閒人,一拍即合! 可以讓我回家陪家人,暫時不要煩惱簽證的問題,有我完全沒做過的東西可以學習新知識,在我非常舒服主要business stakeholder我都熟識的環境給我很大的舞台跟空間讓我自己發揮,而且我還是可以密切緊跟著新車業務在這兩三年公司轉型中不會脫節。兩三年後再看我還有沒有再出國的意願跟打算。

我其實還算正面開心,以現在公司的狀況,一堆人急著找工作換工作怕丟工作,我至少一直都還有幾個大老闆在幫我挑選評估,確定我的調動一定還是個有意義的development而不是只是隨便塞個工作給我把我打發走眼不見為淨就好;他們也大可以勸我跟其他德國員工一樣拿超優渥資遣費就打發我走,我的簽證問題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個尷尬麻煩。

最重要的是,我可以帶我的貓女兒回台灣。之前跟我談的幾個工作機會,我第一時間都是先去查「帶貓去xx國」,不是沒有德國去的直達航班、就是檢疫運輸流程非常複雜,我不敢想像要讓她關籠子塞貨艙超過24個小時、隔離隨便都是至少一兩個禮拜起跳、很多處置跟環境都不是非常友善... 


💕 💕 💕 💕 💕


最後,在國外最無力的,是歸屬感。我指的不是私人生活,這我無所謂我就是過讓自己覺得舒服的日子,真的不需要表現得好像多融入,啊我就不是歐洲人啊~ 我交了幾個德國男朋友也從來沒有覺得需要融入歸屬過...

而是「工作上的意義」。我就講白了,我一去英國就在處理脫歐,他x的干我屁事票也不是我投的婁子也不是我捅的,我要一起承擔想解決辦法;然後疫情,歐美亂成一團台灣卻像平行世界,我到底在承受什麼鬼? 匈牙利的通膨失控跟匯率狂跌讓生意非常難做員工滿意度很差,許多政府政策跟態度匪夷所思。有時候花了很多力氣時間處理,成效卻很差,我總隱隱有點感覺,我到底在為誰忙?

在台灣,我是認真地關心我的同事、跟這塊土地有情感連結,所有的決策我都可以感同身受,都會多想兩三年後回頭來看我會不會覺得後悔愚蠢,不想以後還要幫自己擦屁股。在其他國家,我知道身為主管該機械性地做什麼政治正確的事情跟說什麼場面話,但是我生活在優渥的外派泡泡裡老實說足不點地,我對當地員工的辛苦煩惱試著了解同理但是我並沒有感覺;所有外派都是兩三年的合約,力求短期表現換下一份工作,做決策通常不會看太遠、不要在我任內出事情就好,反正過陣子我人都不知道又派去哪裡了呢~

我想找回我當初的熱情,而不是貌似光鮮亮麗地一個國家換過一個、飛來飛去好像多重要事業多大一樣。拿公司薪水在歐洲遊山玩水是很爽,但是如果只是拍照貼文打卡過著貌似人人稱羨的生活,其實卻是沒意義的虛度人生,那就真的不是我的個性。


💕 💕 💕 💕 💕


我還沒想好回台灣要過什麼樣的日子,不過我確定不會跟之前一樣了,拼布花藝我應該不會再碰了,我需要點時間找出讓自己舒服的生活模式。離開六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是我已經很習慣在歐洲很獨立的生活,加上六年三個國家都是很密集起伏跌宕挑戰很大的壓縮成長,就像過了20年一樣滄桑。回台灣是真的恍如隔世需要一點時間適應。

然後我也不會如此頻繁更新我的FB了。其實我當初出國時就想把粉絲專頁跟部落格給關了,只是大家覺得我在國外生活工作滿有意思的,我也覺得有時間就分享也沒差,反正相隔萬里也不會碰到。阿沒想到我會繼續寫到現在,越來越多台灣的同事朋友鄰居幾乎大家都知道了,動不動就有親朋好友就跟我說我的誰誰誰也有在看妳FB,現在我要回台灣了有點尷尬,所以以後就... 吃喝玩樂+貓吧,不說工作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