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lt是我在歐洲很常使用的叫車訂車app,就像55688或Uber,不過可使用交通工具更多,我其實更常用來租電動滑板車。
Bolt在歐洲 (尤其是東歐南歐) 是遠比Uber更常被使用的,因為比較便宜、app使用更直觀,甚至在匈牙利如果用Google Map的叫車服務,是直接連結到Bolt的,所以我才會一直是用Bolt。
在布達佩斯的時候我每個禮拜會使用至少10次叫計程車或是租電動滑板車,方便到不行,甚至還可以訂餐訂生鮮食物蔬果送到我家。Uber在歐洲不是每個大城市都有,很多地方沒有申請執照不被允許營業,布達佩斯也是我搬去半年之後才開放Uber,所以絕大多數人叫車都用Bolt。
本來以為回台灣就用不到了,阿前幾天app竟然活過來提醒我,台灣也可以用了! 而且前5趟可以享受6折優惠。不用去什麼領取輸入折扣碼或是分享給別人,app頁面一打開直接顯示折扣後車價。(好像是新下載註冊的用戶是3折,但是像我這種已經有帳號的「老」用戶只有6折,哼~)
因為才推出不到一個禮拜,我叫了兩趟,也都跟司機聊他們使用的多個平台、抽傭制度,我這個乘客對於app使用難易度跟每個服務商品質的比較。司機笑著說,原來我在國外就已經在用了,不然他們一開始接到我的單的時候,嚇了一跳,想說app才推出兩天怎麼我已經有300多次的搭乘紀錄。🤣
🚕 🚕 🚕 🚕 🚕
我認真說,這個愛沙尼亞公司設計的app真的非常簡潔乾淨方便易懂。在歐洲如果碰到一些特殊假日,情人節、耶誕節,app路徑上車子的圖樣會變成載一顆愛心、或是變成一台馴鹿雪撬,可愛死了~ (而且同一個app換到不同國家介面會改變也... 台灣就非常陽春,因為很多服務在台灣還沒推出~)
55688非常複雜難用,尖峰時間車子難叫 (司機說因為很多單不會顯示到達地點,所以不知道路況的情況下他們根本不想接),app不穩定常常我跟司機失去彼此的蹤跡。然後結帳制度很難用,不是付現就是還要掃QR code才能扣款,常常害司機停留太久被檢舉或開單。
Uber貴到不像話... 我實在不想講了... 抽傭也最高。而且定位很不精準,叫車or搭車非常麻煩還常跟司機起衝突。
Line好像也有計程車,我沒用過,但是司機們抱怨到不行,雖然抽傭最少,但是知名度不高使用人太少他們根本一個禮拜接不到幾張單,吃不飽。
🚕 🚕 🚕 🚕 🚕
阿Bolt有一個問題我覺得我想要直接跟經營者反映 (誰認識?) - 我通常搭完車會給小費,因為我滿常跟司機聊天的,我很多生活資訊、新到一個國家城市開車要注意的事情,我都是從計程車司機那得到很多訣竅跟建議。我剛到英國時也是從機場到住處一個半小時的車程,我就坐計程車司機旁邊,叫他教我怎麼靠左邊開車、怎麼過圓環、怎麼應付測速照相...
在歐洲螢幕上會顯示看是要給€1、€2、€5,或是自行輸入金額;不然就是5%、10%、15%、20%之類的。我通常就是意思意思選最低金額啦~ 反正也都很短程。但是台灣他們還不知道台幣的大小價值還是怎樣,竟然0元之後直接從50元起跳、100元、200元。雖然也可以自訂金額,但是我猜真正會給小費的人可能很懶得按那麼多鍵輸入,一看如果要給最少得給50,我一趟車也才一兩百塊錢而已,那肯定跟我一樣倒抽一口氣就不給了。所以我建議改成%比較好,5%~10%都是我覺得合理願意給小費的範圍。
服務平台越多越好,多點競爭,希望也能多點進步。我不知道Bolt補貼結束之後活不活得下去,光只有叫車功能在台灣也不是那麼好用,我目前用的比較像是個情懷,回憶與懷念在歐洲習慣的生活方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